联系方式

  • TEL:022-68673519
  • MP:13302059397(天津)
  • MP:13752140814
  • FAX:13752140814
当前位置: 大棚首页 > 大棚新闻 > 正文

海门日报讯:大学生村官何艺翀-领头种大棚,帮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责任编辑:富农大棚 发布时间:2012-09-15 14:30:26

海门日报讯:大学生村官何艺翀-领头种大棚,帮助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为了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接受先进的生产理念,常乐镇为群村大学生村官何艺翀带头在村里搞起大棚草莓种植,用实在行动引导农民发展产业,用实在收益打消农民顾虑,用现代高效农业理念促农增收。

“种植大棚草莓,效益高风险低,多亏当初听了小何的劝。今年,我还继续种。”9月4日,正在大棚里移栽草莓的农民樊菊兰说。樊菊兰口中的小何全名何艺翀,正式身份是常乐镇为群村村支书助理,大学生村官的“官龄”已有两年了。

何艺翀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为群村60个草莓大棚的老板。为什么会既当村官,又做老板呢?原来,何艺翀当上为群村村官后,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这里的村民生产方式落后、致富路子少,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的理念支撑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引导,但他又明白,作为大学生村官,光说不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于是,他就决定自己来干、带头发展。

“草莓书记”启发了他

何艺翀是家里的独子,大学专业是体育。大四时,同学四处奔波找工作,看到何艺翀仍“按兵不动”,感到很奇怪。没想到何艺翀淡定地说:“我要考大学生村官。”家里人和朋友们听了,都说小何“发烧”了。在他们看来,大学生村官,既没有钱又没有前途,不是就业的首选。母亲劝他到学校当一名体育老师,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父亲是唯一支持小何的人,他认为大学生村官能为百姓做事,能为家乡做事,为什么不能让小何“任性”一回?在父亲的支持下,何艺翀2010年一毕业,就如愿考上了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个新鲜事物。入村第一年,何艺翀牢记组织重托,除去浮躁沉得下,克服困难待得住,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在工作中,何艺翀坚持多走、多问、多听,了解村情民意,寻求致富良策,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了。何艺翀发现,为群村属于较为贫困的村子,与一河之隔的培育村有天壤之别。村民以种植玉米、棉花、油菜等常规作物为主,勤勤恳恳在地里劳作一年,却换不了多少收益。

恰逢此时,“草莓书记”、全国劳模、培育村党总支书记叶剑生来到为群村,兼任村支书。他带来了一整套成熟的发展构想,很快,村里的道路修起来了,50亩大棚核心区也建起来了。何艺翀心里暗暗高兴,这下大伙儿的好日子有盼头了。核心区的50亩大棚,首季草莓产量很可观,效益也不错。村里很快又扩建了50亩大棚,希望吸引更多的村民来种植。可是,因为没有尝试过,村民都不敢来承包。如果不能引导村民自己来种植,那么发展大棚种植基地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怎么办呢?

何艺翀想,叶书记带头种大棚,带领村民致富,我要向他学习,我也可以的。何艺翀决定带头承包15个大棚。可资金从哪里来?何艺翀一咬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向父母借了一部分,买来棚膜和秧苗,又雇人帮忙打理大棚。就这样,何艺翀的15亩大棚上路了。

市场调研历尽艰辛

承包了15亩大棚后,何艺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做好村官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为大棚的方方面面操心。但何艺翀认为,自己的大棚种得再好,不算成功,关键要带领大家一起种,一起富起来。

2011年8月,最适合草莓种植的季节。何艺翀又承包了30亩大棚,扩大草莓种植面积。此时算上自己,村里的100亩大棚草莓共需秧苗20万株,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本地很难找到提供这么多秧苗的地方,何艺翀与其他人一商量,决定从外地拿秧苗。何艺翀从网上联系了3个草莓秧苗卖家,约定好看苗、交苗时间,做好相关准备。

8月15日早上6点,何艺翀与村委会主任张春华、技术指导丁建飞一起,驾车上路了。第一站是安徽省长丰县,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由于路不熟,何艺翀问了好久的路才找到了约定的地点。可对方表示,想要现苗的话还要等一等。何艺翀认为这家不靠谱,怀疑是个“二道贩子”,决定另寻他家。第二站在山东泰安,何艺翀等人顾不上休息,把车子加满油,直接上路了。

8月16日上午,山东泰安,何艺翀终于找到秧苗提供者。可一看秧苗,大家觉得品种可能有差异,不太适合海门本地种植,只好匆匆赶回海门。到家时,已是晚上12点了。两天里,开车行驶2000公里,没有一点收获,何艺翀感觉十分失落。回来后,何艺翀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得了腰肌劳损。草莓种植不能延误。在常乐镇农技站的牵线下,何艺翀与南京农科院联系,找来近10万株草莓秧苗,又去瑞祥一种植户手中拿了几万株苗,赶紧把60个棚都种上草莓。

以前,何艺翀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又有哪个年轻人不爱睡懒觉呢?自从种了大棚以后,每天早晨6点钟,何艺翀就再也睡不着了。吃完早饭,何艺翀早早来到大棚,察看大棚草莓长势情况。中午时,何艺翀顾不上休息,总要到大棚周围转一转。母亲心疼儿子,称何艺翀不爱惜身体,村里和大棚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家反而成了临时的住处。

草莓收获的季节,何艺翀又开始为草莓的销路奔波。他走过企业,问过单位,风里来雨里去,一心要把草莓卖出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村领导的帮助下,60亩大棚草莓及时销售一空,何艺翀脸上才露出开心的笑容。

种植草莓赚钱,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来找何艺翀打听。何艺翀觉得时机成熟了,组织村民到自己的大棚观摩,效果很好。俞正生是余东人,听说大棚草莓收益不错,也到何艺翀的大棚观摩。看了以后,俞正生当即决定干了,一下子从村里租了四五十亩地,种植草莓、西甜瓜和蔬菜。本地农民顾裕芳、陶裕冲等人,以前从来没种过大棚,也纷纷动心,尝试着种3到5个大棚。在何艺翀的带动下,一下子有20多户村民承包大棚,村里的大棚开始紧俏起来。

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何艺翀深深感到,要带领全村人民一起致富,必须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大棚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与科技支撑。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必须利用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针对为群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农田和耕地闲置的情况,何艺翀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沟通,调整农业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偿流转,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如今,为群村大棚园区规模已发展到800亩,其中连栋大棚100亩。并且在市场的推动下,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了草莓、甜瓜、西瓜、番茄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农产品品质有了较大提升,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获得了较大发展。2011年,在党总支叶剑生书记的指导下,何艺翀建立起为群村为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100多户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如今,合作社有农户近200家,种植面积发展到800多亩,产品种类发展到数十余种,已经和海门、南通、上海等多家大型农贸市场及农民经纪人进行对接,销路日益通畅。种植户的亩产值平均达到1万元,高的甚至达到1.5万元。2011年,为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00元,比上年增加2000元,经济发展呈现喜人景象。

今年,何艺翀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引进、示范、推广了红艳草莓、海密5号甜瓜、8424西瓜、小番茄等一批优质特色瓜果新品种;示范推广了甜瓜和草莓立体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西甜瓜吊蔓技术、草莓地放蜂、大棚多薄膜覆盖、滴管等多项新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农本,提高了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抓住 “常乐牌”品牌做文章,通过合作社抓好基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使基地产品销路扩大到浙江等地。搞好农业科普宣传,组织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大棚种植水平。

未来如何发展,何艺翀思路十分清晰。他想好了,将进一步建设好基地,建设3亩连栋大棚工厂化育苗基地,引进多个优质蔬菜和瓜果新品种,示范无土基质栽培,培育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把基地建设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下半年,全村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占比提高10%,农民人均收入进入常乐镇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