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TEL:【微信BGF0099】
  • MP:【微信BGF0099】
  • MP:【微信BGF0099】
  • FAX:【微信BGF0099】
当前位置: 大棚首页 > 大棚新闻 > 正文

温室大棚成增收金棚

责任编辑:富农大棚 发布时间:2012-09-15 14:45:06

不用生火、无需加温,即使室外冰天雪地,棚内仍绿色满眼、果菜飘香。这一切即将在距哈尔滨50公里的五常市红旗满族乡后兰村变为现实。

五常,这个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已连续5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这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粮食增产奇迹的黑土地,如何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五常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在寻求一条能更好带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新路。

大力发展温室蔬菜产业,正成为这个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把五常打造成我省冬季蔬菜生产基地,让五常不仅是 "粮囤子",也是"菜篮子",还是农民的"钱袋子"。”五常市委书记姚志波说。

五常速度-千栋温室大棚平地起

7月的一个上午,记者在红旗满族乡后兰村看到,拉双公路南面,数百栋地堡一样的温室大棚已经建成,不少人正在加盖蓝色彩钢棚顶。

“这种半卧式夯土结构的温室采用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建造技术,造价低、立柱抗压性好、节能保温效果好。”红旗乡农经站站长伊彦君告诉记者,温室大棚单栋有效使用面积720平方米,为了抵御冬季低温天气、保证蔬菜正常生产,近5米高的温室半卧地下,墙体厚度近5米。

记者随意走进一栋温室大棚,棚内的茄秧有一米多高,叶片与向日葵叶子大小相仿,茄子已长到三四两重。

来自寿光的技术员杨志新告诉记者,这种茄子叫“布利塔长茄”,是荷兰最新品种,高产抗病耐低温,盛产期比地产品种长两个月,单果重半斤左右、株单产40多斤,是普通地产品种的七八倍,所产茄子肉质细腻无籽、口感好。

“在大棚侧墙,我们还计划种点小菜,大棚之间的空地,准备种药材,实现立体化种植。”伊彦君说,现在温室大棚已建成700多栋,8月底能完成1000栋,目前竣工的温室已完成移苗定植。

在拉双公路北面,数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这里是智能恒温蔬菜示范园,重点种植尖端技术新品。”参照规划图,红旗乡党委副书记王巍指着一大片空地对记者说,还有负责对蔬菜筛选和精包装的工业园,保障蔬菜集散配送畅通的物流园,发展采摘农业、开发生态旅游的生态园,生活园则吸引超市、餐饮、旅馆、银行等入驻,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

近千栋温室大棚,从立项到建设仅用半年时间。今年初,姚志波带领乡镇领导和相关部门到寿光、西安、银川考察温室蔬菜产业。3月,确定与寿光市裕民农业技术发展中心合作,共同建设温室蔬菜基地。“今年我们计划投资3亿元,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0栋,智能恒温育秧室1个。明年发展到5000栋,三年达到1.5万栋。五年之内达到5万栋规模。”姚志波说。

科技创新  从“地里刨食”到“土里生金”

对于红旗乡后兰村多数村民来说,他们种粮的历史在今年春天悄然改变。

村民于光海原先种了六七垧旱田,每垧也就挣个几千元。这次他一下子定了5个温室大棚。“听别人说种温室蔬菜一亩地一年收入3万~5万元,虽然没亲眼见着,不过村里人有种黄瓜等露天菜的,一年一季一亩地收入也能达到三五千元。这成熟的寿光技术和成型的大棚,怎么也得是露地菜的几倍吧。”于光海对“整年都能种菜,还能反季节供应”的温室菜的收益很乐观。

前兰村村民薛岩山年初去寿光考察过,原来种玉米为主的他现在也定了4个温室大棚。“现在政策好,各方面匹配到位,得抓住机遇。”薛岩山说,“再说这个大棚利用率高,在家的老人妇女也能干。”

让于光海和薛岩山这些原先种粮现在改种温室菜的农民如此乐观的,正是温室大棚的科技含量和合作市场前景这两颗“定心丸”。

这次五常大棚建设运用高科技采光膜,草帘,棉被双重保温设计;从荷兰引进种子,智能恒温育秧,耐寒、抗病害;土壤肥料配比、种植管理等均采用当今最先进技术。

据与红旗乡合作的寿光裕民农业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关金颜介绍,他们负责“三带一保”,即带资金、带技术、带销售、保收入。蔬菜种植所用种苗、肥料等全部生产资料由寿光裕民农业技术发展中心提供,并派出40名技术员,负责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

村民于秀华、苍梅对此深有感触。她俩是技术员杨志新的两个“徒弟”,和师傅一起管护3栋温室。“寿光的技术真是让我们开眼界,”于秀华说,“平整土地时直接将肥料配比进土壤里,就像给猪配饲料。”

“育苗、移栽、剪枝、授粉等时间,控制得十分精确。”苍梅说,茄子、辣椒、黄瓜全是荷兰新品种。

对于引进新品种,杨志新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每栋大棚1500棵苗计,茄子能产出2.3万公斤以上;尖椒1.5万公斤以上;而两季种植的西红柿,第一季产出1.5万公斤以上,第二季产出2万公斤以上;黄瓜也是两季种植,总计产出3万公斤以上。“每亩纯收入为4500~5000元。”杨志新说。

政策扶持  让“菜篮子”成为大产业

温室大棚种菜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前景喜人,但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

建一栋温室需要10.5万元的投入,单纯依靠农民自筹,绝大多数农户有困难,而贷款又面临着门槛高、利率高、融资渠道少的难题,资金缺口亟待解决;

温室大棚适合集中连片开发,但目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土地的规模使用和大棚经济的集约发展;

温室大棚生产的蔬菜如何打好季节差和时间差,谁来为棚膜蔬菜找市场、寻销路?这一问题也应未雨绸缪。

对此,五常市委、市政府将红旗满族乡温室蔬菜建设项目纳入2011年全市重点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主管市长具体抓。

基地占地全部从当地农民手中以反租方式租用,期限为17年,以当地玉米价格为基准确定租金价格,租金提前一年支付。2010年每公顷付给农民租金1万元,以后每年按照玉米价格变化上下浮动。

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时任五常市市长的姚志波找到省开行,反复协商贷款事宜。因为国家开发银行扶持的都是国家和省的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从未涉及农业领域,项目能否成功,资金如何管理,本息如何收回等一系列问题提了出来。最终,当得知红旗乡先期已自筹资金300万元完成土地返租,五常市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担保时,国家开发银行同意了贷款。

于是,每栋温室政策扶持2.5万元(省市支持2万元,五常市补助5000元),寿光裕民农业技术发展中心每栋大棚投资3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万元、三年还清,农民只需自筹2万元。

五常市政府又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基础配套工程建设,修白色路40公里,打井56眼,上变压器10台,架输电线5000米,实现工程配套一步到位。

在合作方式上,充分整合寿光技术、五常资源、当地市场三大要素,成立了泰和温室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地企联姻,产品与市场的无缝连接。

“产品以直营连锁店的模式进入市场,除进入我省哈尔滨市等城市外,辐射全国其他城市,还将有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关金颜说,保证社员每栋大棚年收入不会低于2万元。

“我们的导向是避旺、补淡、堵漏、抓节(日)。”姚志波说,按照目前市场调查分析,仅哈市市场今年蔬菜日消费量就达到6000多吨,全年70%以上蔬菜需外运,后兰村2000栋大棚产量仅占市场份额不到2%,五常发展温室大棚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文章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