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TEL:【微信BGF0099】
  • MP:【微信BGF0099】
  • MP:【微信BGF0099】
  • FAX:【微信BGF0099】
当前位置: 大棚首页 > 大棚新闻 > 正文

江苏泰州印达村的泥鳅养在大棚里

责任编辑:富农大棚 发布时间:2015-12-03 22:02:57

提起大棚,人们首先会想到反季蔬菜和草莓等温室水果。可你知道吗,大棚里还能养泥鳅。

离泰兴市曲霞镇印达村村部不足百米,天津富农温室大棚厂工作人员见到了这片“不走寻常路”的大棚。从外面打量,它们和普通的蔬菜大棚没什么两样,但走进棚里,却发现里边是一汪汪水塘。大棚主人陶东风告诉记者,棚里养的以泥鳅苗居多,附近还有100多亩水面主要养成年泥鳅。

种鳅由台湾“空降”而来

去年,常州人陶东风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离开老家,来到印达村包地养鳅。

“其实真正远道而来的不是我们,而是塘里的泥鳅种苗。”老陶告诉记者,建场之初,所有的种鳅都是他花大价钱不远万里从台湾购得,而且每一条鳅都是打“飞的”直接空降,仅运费就是笔不小的支出。

“长这么大都没坐过飞机,没想到养的泥鳅倒赶在自己前面尝了个鲜。”老陶笑着说,当初他一共买了500多斤种鳅,每斤售价高达80多元,比普通的内地种鳅高出了一大截。

泥鳅种苗何必这么讲究?陶东风说,这种精心挑选的种鳅名叫台湾鳗鳅,同样饲养一年时间,本地泥鳅每条只能长到20多克,而台湾鳗鳅大个头的每条体重能超过一两。

台湾鳗鳅不仅长得快,而且口感好。老陶介绍,与本地泥鳅相比,台湾鳗鳅的肉质更松软也更滑嫩。与本地泥鳅一身“硬骨头”不同,台湾鳗鳅个个生得一副软骨,烹饪后鳅骨可食且别有一番风味。

使用大棚可多养一季泥鳅

见惯了种菜的大棚,养鳅的大棚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没等主人发话,记者便急匆匆地掀开了棚口的帘布。

“小心!”好在陶东风喝了一声,记者的鞋裤才幸免遭殃。

原来,养鳅的大棚就是一汪泥塘。塘子不深,只有不到50厘米,各种绿色的水草漂浮在泥塘的水面上。水很浑,不时能听到有东西在水里翻滚的声音。

“搭大棚,主要是为了育苗。”老陶的妻子告诉记者,露天喂养的泥鳅5月喂食、6月产卵,而在棚里喂养,能够实现3月喂食、4月产卵。

除了育苗外,大棚里也养了一些成年泥鳅。陶东风介绍,露天养殖泥鳅,养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9月中旬;而有了大棚的帮忙,养殖期可扩展到每年的3月至10月,这样就可以多养一季泥鳅了。棚里养泥鳅可以疏松土壤,帮助水生蔬菜生长,此外泥鳅排泄物还能肥田。最近,老陶准备引进一种“鳅菜共生”的新技术,在“鳅棚”里种上蔬菜。

喂鳅要“朝九晚五”

“尽管我们一家在乡下养泥鳅,可作息时间却和城里人没有两样。”陶东风对记者说。

原来,养殖普通家鱼一般一天只要喂一次食,而略显金贵的泥鳅却要每天喂食两次,而且投喂的时间点正好是“朝九晚五”。

除了投喂频率高外,泥鳅的伙食标准也比一般的水产鱼类高出了一大截。陶东风说,泥鳅平时在浅水塘下活动,投食时才钻出水面,所以只能喂漂浮料而非沉水料。饲料中豆粕、鱼粉的比例要比普通鱼类饲料更高,蛋白含量将近30%到40%,而普通饲料蛋白含量仅20%多一点。由于吃得好,鳅肉中蛋白的含量要比普通鱼类高7到8个百分点。在上海等地,红烧泥鳅、清炖泥鳅都是餐桌上的熟面孔,泥鳅炖豆腐更是饭店里的常见菜。

陶东风说,大棚内养泥鳅,平均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目前泥鳅每公斤售价24元,每亩毛收入可达6万元。如今老陶还做起了种鳅生意,连云港、泗洪等地的养殖户都会到他的鳅场购买种苗。